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之窗 >> 正文
时评:“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15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      阅读次数: 【关闭】

钟科平

  “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在全国“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科研机构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要求科技界要“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这充分反映出党中央对以往科研创新活动成为经费“保护伞”、为经费“开路”及将经费与人的创新活动关系本末倒置现象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工作作风。

  面对日益腾飞的科技创新实力与积弊已深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如何正确提升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机制水平,改善中国科技政策环境,更好适应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求,已成为科技界需要特别思考的问题。

  作为我国实现科技创新的主力,科研机构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随着国家财政对科研机构经费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诸如人员费用对项目负责人激励不足、费用支出缺乏灵活性且自主支配权力小、科研经费管理实行“一刀切”以及科研项目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尤为凸显,导致创新制度激励缺失。过于死板和强调“无缝对接”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也在大量损耗着科研人员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如今,在一些科研院所,虚报支出、虚开各类发票报销“顶风作案”已是常态;当科研预算管理难以准确反映科研实际花费,科研人员在研究中浪费经费,年终突击花钱更不在少数;受经费开支项目规定所限,为争取更多经费,在项目预算中尽可能提高设备购置费,导致资源闲置的状况也屡见不鲜。

  不可否认,创新活动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很难进行前期预算,经费管理相对不容易把控,但也不能削足适履去应付管理,而要明确问题要害,独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首先,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都是基于基础科学原理的重大突破。如果我们将科研人员看作是一笔宝贵的智力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就会尽全力通过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稳定“军心”,该放松的坚决放松,砍掉各种繁文缛节,使科学家愿意潜心从事基础科研,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由于科研创新工作有不可预见性,就要增加科研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自主权,赋予“领军人”更大的经费决策空间。但加大自主权的前提是要更好地明晰“职、权、责”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科研经费使用的自主灵活与责任约束。

  再次,要认识到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野外作业不同于实验室做实验,要做出具有差异性的预算方案,体现出个性化和综合化的项目管理方式,切忌在经费管理上实行“一刀切”。

  此外,监管不力也是腐败滋生的源泉,要通过强化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内部监督体系,保证科研经费使用合理合法、监管健全和预算调整的不随意,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诚然,科研经费管理要做到“细化”但不“繁琐”、“自主”而不“滥用”存在困难。经费负责人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出切合实际的项目经费预算,项目依托单位还要根据相关规定审核项目经费的预算,注重项目活力的同时还要构建起有保障的监控体系。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更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做出明确部署,并就“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提出具体的改革应对方案,如今一些科研院所已经将一半以上的科研项目经费用于人工成本,而在过去,自然科学基金劳务费比例则不得超过15%。由于对原先限制的进一步放开,现在的科研人员劳务费用已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申请预算了。

  归根结底,人性化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更是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利器。我们应大力破除各种条条框框,多参考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最终让科学的管理成为创新的推手,而非绊脚石。

 

【附件下载】